学术“潜规则”何以成“明规则”?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日前表示,针对一些学术期刊无序收取版面费的问题,北京将推出规范性的政策和标准。同时,还将建议新闻出版总署制定期刊质量评估标准,把那些单靠收取版面费、只能产生“学术垃圾”的期刊,坚决清理出去。
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逐渐出现的一种反常现象。作为一些学术期刊的“生存之道”,版面费也成为尽人皆知的学术“潜规则”。审稿费、版面费、加急费、增刊费,五花八门的收费名目,让一些本应是传播科学研究成果公益性平台的学术期刊,渐渐衍生为一条获取经济效益的生产线,版面费从最初的每页几十元上升到每页几百元。
那些靠版面营利的学术期刊,最直白的理由是,学术期刊经费紧张,只好以收取版面费来减轻经济压力,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但这样的方式真能换来学术期刊更好的“发展”吗?
事实证明,fun88.com这种“杀鸡取卵”的敛财方式,不但破坏了学术界的诚信原则,而且会助长权、学、钱“三角贸易”的不良风气,成为蚕食学者与期刊编辑职业道德的“污染源”。可以想象,在金钱凌驾于学术研究之上的择稿标准下,版面费很容易在稿件质量的选取上打折扣,使一些质量低下的文章登上期刊,影响学术的公正与纯洁。而一旦作为学术期刊生命线的“质量”大幅度滑坡,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也会受到影响。
版面费不仅人为地提高了学术的金钱“门槛”,而且助长了学术虚假繁荣的泡沫。正如有人所说,“在金钱面前,学术理想荡然无存,学术研究似乎成了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游戏’。所谓的‘学术成就’可以用钱来买,学术岂有不腐败的道理?!”
版面费的“潜规则”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的科研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对教师进行考核、评职称的衡量手段之一,就是统计其发表的论文数量。而职称又与教师的社会地位、住房补贴、学术声望、经济收入紧密相联。这种只看数量不重质量的评价机制体制,直接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版面费成了部分缺乏职业素养的学者和学术期刊谋求各自利益诉求的桥梁与纽带。
另一方面,对于惟利是图的“无良”期刊,我们也缺乏科学的监管体系和追惩制度。学术期刊一旦有了刊号和名分,往往也就有了一劳永逸的生存权,既没有对期刊出版质量的定向考查,也疏于相关的跟踪审读。没有期刊质量评估标准,没有科学架构评估体系,学术期刊的生存,多半靠“道德自律”,这种情况下,一旦学术道德底线失守,“潜规则”必然就会上升为“明规则”。
北京市将加强学术期刊出版监管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管理部门维护学术尊严、推动学术研究的决心。但版面费的治理是一个多层面、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更多配套措施的跟进。比如,加大对期刊的经费投入,改变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评价体系,等等。
希望在fun88.com,的引导下,我国的学术期刊会在重新“洗牌”中树立新的“标杆”,提高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地位,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曾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