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极ChinaByte记者 欧阳
原86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国信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陈拂晓,专门致函有关部门领导,“面对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的科技成果濒临夭折,有着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英才有可能遭到不测,我无法保持沉默”。
本信息由[法信网]Law863.Com收集整理 |
陈拂晓痛心地说,“谁来为这耽误的一年时间负责?谁来保护原始创新?!”
“我把亲戚朋友那里能借的钱都借来了,我价值400多万的房子在银行抵押了160万,我只能这么干,我要保住我的研发团队,我要保住我的产品,但我的钱只能撑一两个月了”,刘旭忧心忡忡。
现在,一年时间,抵押房子以及筹借来的1000万元已经花去800多万,但是刘旭接受采访时却说,“客观地说,这算是中国人自己难得的原始创新,我不会卖给外国公司。”
但是,迎接他的又将是什么?几个月之后,这位已将全副身家押上的著名信息安全专家将流落何方?
刘旭的命运
在2000年以前,反病毒公司瑞星负责研发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旭。
这个从1992年开始从事杀毒软件的业界元老,是原国家863反病毒专家,也是fun88.com,瑞星软件的设计者与发明人。更为有传奇色彩的是,在他接手瑞星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只有12万元家底,并且同时还欠着某媒体15万广告费。在刘旭领导下,很快,瑞星便成为我国反病毒市场老大。
正当开始辉煌起来的时候,一件令业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2003年,天极ChinaByte率先爆出“刘旭离开瑞星”。直到今天,在接受ChinaByte采访时,对于这次“被动离开”,刘旭除了有些气愤、不屑似乎并不愿意多说其他。当时瑞星的官方说法是“因个人原因”,而民间却多有“鸟尽弓藏”、“杯酒释权”之议。
两年后,《光明日报》在重要版位报道,刘旭重出江湖。
正是这样一个过去创造了杀毒领域辉煌,如今研发出六项专利被专机评定为“重大原始创新”产品的刘旭,今天却面临“倾家荡产”,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怀揣已经研制好却不能让大家使用的产品上访、上诉。
“我历时几年研制的,主动防御产品,其实早在去年8月就该上市了,但是却受到无理的阻挠,至今迟迟无法得到广泛应用,我个人以及一起做事业的人,更是备受摧残。”
刘旭能否挺到最后?陈拂晓以及相关权威机构力挺的“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又将命运如何?
一下申请了6项专利却带来“厄运”的创新
刘旭在国际上率先创立了“监控并举,动态防护”的反计算机病毒主动防御系统,并创新建立了“动态仿真反病毒专家系统”“自动准确判定新病毒”“程序行为监控并举”“自动提取特征值实现多重防护”和“可视化显示监控信息”等核心技术,从而实现了对新病毒的提前防御。基于此,微点公司研制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
据刘旭介绍,微点技术人员经过20多万个应用程序和5000多个不同病毒的测试表明,微点主动防御软件不仅对众多应用程序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而且捕获新病毒的能力也非常强,误报率极低,基本不影响其他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
曾任fun88.com国家863信息安全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国信办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专家组副组长的陈拂晓评价这个原始创新成果为该领域“一次伟大革命”。
据了解,科技部火炬中心7月中旬组织计算机专家对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核心技术进行的技术质询结论认为,“该软件采用行为识别和特征识别技术,实现了对计算机病毒、蠕虫、木马等恶意攻击行为的主动防御,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产品或系统以被动防御为主、识别未知攻击行为能力弱的缺陷,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
《科技日报》2005年8月6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科技日报》记者与新华社记者共同撰写的“我国科学家突破计算机反病毒技术——微点主动防御计算机病毒技术世界首创”报道。
刘旭向天极ChinaByte记者展示了盖有公章的我国权威技术机构测试鉴定书。在进行系列攻防测试后,权威机构认为,“微点主动防御软件的研发成功,对提升我国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
采访获知,微点主动防御软件在科技日报社全面安装使用后,发挥出很好安全防护作用。
被命运扼住喉咙
在接受《计算机世界》记者关于反思反病毒领域系列报道时,刘旭首次向媒体阐述了自己对于反病毒技术的创新思想,提出了要实现“主动防御”。
进一步,在《光明日报》采访刘旭,较为详细的报道了刘旭的“主动防御”思路。
刘旭怎么也想不到,就在这时候,命运已经向他悄悄伸来“扼喉之手”。先是莫名其妙被剥夺某项荣誉称号(尚未到期),随后,刘旭和微点公司一起,经历了不寻常的十三个多月。
刘旭向天极ChinaByte回忆了遭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