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青海为人民调解立法:守好“第一道防线”

[日期:2006-09-27]来源:fun88.com  作者:[字体: ]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全省刑事案件立案数比去年同期下降3.8%,群体事件的参与人数也比去年同期下降28.2%。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人民调解工作。95.86%的调解成功率使大量的刑事案件转化为民事案件,大量的群体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在这95.86%的成功率的背后,除了青海省2万多人民调解员的辛劳外,率先在全国通过立法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是其重要原因。
本信息由[法信网]Law863.Com收集整理

  民调立法 全国创先

  背景:我国现行的《人民调解组织条例》是国务院1989年制定,与当前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且比较原则。2005年,青海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青海省人民调解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制定的人民调解工作地方性法规。

  9月4日,fun88.com,曾参与《条例》起草的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清楚地记得,早在2002年,青海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就与省司法厅商议,将人民调解工作条例列为立法调研项目,先后经过调研、论证、起草、修改等程序,最终在2005年9月23日由青海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

  这部全国地方立法的先例,究竟给青海的人民调解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用青海省省委副书记白玛的话说是,立法让青海的人民调解由过去主要依情依理向依法依政策调解转变;由过去口头性、无序性的调解向程序化、规范化调解转变;由过去单一的人民调解向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相衔接转变。

  fun88网址,记者点评:人民调解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青海省在全国率先通过立法来规范和推进人民调解工作,使人民调解工作有了法律依据,调解协议有了法律效力,有利于促进人民调解工作在基层的落实。

  保障经费 规范民调

  背景:《条例》实施前,青海省人民调解经费总是得不到落实,人民调解员全是义务从事这项工作,而且调解工作也很不规范,当地百姓对这项工作认可度不够高。

  《条例》明确规定,司法行政机关用于人民调解工作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