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世界地球日:感恩的节日

[日期:2007-06-24]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4月21日  作者:徐刚[字体: ]
本文由[法信网]Law863.Com收集整理
地球的童年时期是如此漫长,16亿年啊,16亿年就这样过去了!

远古大地的素描

  时下的地质学家通常认为,把地质年代浓缩在1年12个月之间,地球大事记得最简明的提纲很有可能是这样的:“地球最初在1月间形成,地壳最晚于2月间凝结,那么远古的海洋,往早里说,似在3月产生。依据同一标准,我们可以说最初的生物在4月出现,最早的化石在5月形成。以后的半年中,进化出早期海藻、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初生脊椎动物、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等。恐龙大约在12月中旬主宰一切,人的时代要到1年最后1周的最后1天才告开始,而真正脱离动物上升为人,还是第365天夜晚10点才发生的事情。”(《海洋》伦纳德恩格尔)
  在婴儿地球的时代,最早的海洋便已经出现了。
  原始海洋的出现需要从热到冷的一个过程,只有当地表温度为水的沸点以下时才能形成。这个过程谁也说不清是几亿年还是几千万年,地球凝结之初,就有水,这些水被封进岩石中了,后来这些水被释放,水汽上升为大块集云,把地球裹得严密而厚实,部分地遮挡了阳光,地球稍稍得以从酷热中略有降温。因而即便那时大块集云形成的雨,一经落地便成为蒸汽,实际上正是这样不知下了多少年的看不见的雨,孜孜不倦地在为地表岩石减热、散热,使地球能得以冷却。
  这一天终于来了,地壳从岩石凝结的温度——538℃~1093℃,降低到了水的沸点100℃。fun88.com雨点落到地上不再“嘶嘶”地冒烟,而是流动、集结。地球上开始有水了。接着便下雨了。真正的滂沱大雨。据地质学家说,那时下的雨和现在的倾盆大雨差不多,并无太多特别之处。大自然有的是时间,不停地下,地球继续冷却,地球变成了湿漉漉的了,江河湖海开始初具规模。这是地球生命历程中时间最长的一次降雨,它需要足够大的海洋足够多的水。
  早期海洋的海水含盐量很低,它几乎就是淡水,海里盐分的来源,一方面因为侵蚀使岩石破裂、大山磨损而把锁闭在其中的化学物质释放,先溶于水再冲进大海;另一方面则来自海底下的岩石。海水的含盐量是在不断地慢慢增加中的。海水含盐量增加的同时,海水的成分也在发生变化,在35亿年前,地球上的海水是强酸性的,它是由地内排出的酸性气体转入海洋的结果,那时海水中缺少游离氧。由于酸性的海水对盐的破坏作用,其结果是得到中和,也就是说海水不那么太强酸了。
  地质学家通常把距今30亿年~5.7亿年的这一段时间,喻之为地球的少年及青年时期,也叫前古生代、前寒武纪。
  少年地球时的水循环态势,没有数据可查,而今天的地球水循环显然要壮观宏伟得多,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循环机理却是一样的,再说即使以古海洋是目前海洋存水量的5%~10%计算,少年地球的姿态也可见一斑了。那么今天地球水循环是怎样的状态呢?
  据计算,大气中总含水量为12900立方公里,而全球年降水总量为577000立方公里,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年可以跟降水转化44次(577000/12900),也就是说大气中的水汽,平均每8天多轮换1次。全球江河水总量约2120立方公里,江河年径流量为47000立方公里,全球的江河水每年与降水转化22次,即江河水平均每16天多轮换1次。全球海洋总水量约为13.38亿立方公里(一说为13.75亿立方公里)。全球年降水量除去内流区域外是568000立方公里,海洋水与降水每年可以转化0.004次,即平均约2500年转化1次。同理,冰川平均8600年转化1次,湖泊的交换周期为10年,地下水平均为5000年,其中土壤根系带水的转化期是平均1年,植物体中的水分交换周期只有两天至三天。
  科学家认为,古老地球的海洋生物出现之前,曾经在浩瀚的海水中有过一个很不引人注目的非细胞生命社会,在此一阶段中,被称为生命物质的是简单有机分子和其他非细胞生命物质,如各种形式的氨基酸、脂肪酸等,距今大约31亿年,这些非细胞生命开始非生物光合作用,大气中始有氧气出现。距今约25亿年,地球才进入含氧气圈时期,臭氧层随之出现。到距今7亿年~8亿年,为富氧时期,这一时期的大气含氧量跟现在已经不相上下了。
  由此得知:在距今25亿年前后,海洋中藻类植物出现,真正的光合作用程序开始,这是地球上又一里程碑式的革命性飞跃。
  地球表层物质在水循环中得到迁移,能量得以转换;水循环是联系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纽带,并使之成为动态系统,而水文状态及数量的变化,又产生了若迷若幻若魔若鬼的各种水文、天气现象。水循环的结果,使海洋向陆地不断供应淡水,湿润土地,哺育生命;水循环的规模,自从有原始海洋之日起,便是遍及全球的了。

地球疮痍斑驳的备忘录

  fun88.com,世界观察研究所最新发表的报告说,世界上的森林到1998年为止,已经消失了一半,而且还在以每年1600万公顷的速度消亡。16个国际组织历时20年的调查表明:地球上有3.4万种野生植物即将灭绝,这个数字占世界各地已知的蕨类植物、松柏木植物和开花类植物总数的12.5%。也就是说每8种已知植物种类中,至少有1种将要永远地离我们而去,这样的趋势是全球性的。
  美国《时代》杂志在1997年末期的一篇文章中说——显然他们的估计要更严重一些——地球上80%的原始森林已被伐倒毁灭,大部分饮用水严重污染,大部分湿地退化、消失,大部分可耕地丧失种植能力。《时代》特别提到了俄国,这个拥有全球23%森林的国家,为了得到更多的硬通货,伐木声已响彻俄国西部和西伯利亚的原始森林。
  毁灭性的砍伐遍及世界,在亚马孙平原、非洲中部和西部,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到处都是砍伐者。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报告说,1991年~1995年,每年有12.6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被烧毁或砍伐。
  中国的砍伐至今从未停止过。尽管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3.92%,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时至1998年。川黔渝交界处,分布着地球上同纬度惟一大面积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其中重庆江津市现存4.5万亩,贵州习水县现存27万亩,四川合江县现存10万亩。江津与习水两地的原始森林严禁砍伐,得到了保护,而合江的佛宝原始森林中,却是一片狼藉,刀斧声声……
  这一大片原始森林意味着什么?不防说那是地球恩赐给中华民族的守护神,是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重要防线。如今佛宝地区的玉兰山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荒山秃岭取代了原先的层层绿荫,自怀与天堂坝片区的森林也在急剧减少中。
  在失去森林的庇护之后,地球真正成为一个日益变得饥渴、燥热,并且有可能干枯的星球。
  世界正面临空前严重的水荒,与此同时,人类还在大量地浪费与污染宝贵的生命之水。这两种完全相悖的现象,几乎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大都市中,而不分东西南北。
  有水的地方同样也有问题:饮用水正变得越来越不安全,滋养生命的水正在成为传播各种疾病的细菌的载体,而大口大口地被人吞入腹中。世界已经很难找到清澈的河流,流经城市的河段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污染,农药残留污染了农村的小河溪流,工业废水以及工业和生活垃圾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饮用水的安全。发展中国家有一半人患有与饮水有关的疾病,每天有25000人因此而死亡。发达国家的饮水安全威胁,更多来自工业污染,它们层层设防却又防不胜防。由于蒂奥辛等工业化学品产生的污染,美国1%~8%的婴儿都有轻度神经系统损伤和记忆力丧失等疾病……
  《北京青年报》1998年5月14日消息:北京的地下水在去年初短暂回升后又大幅度下降,去年年底平均比1996年下降1.6米,比80年代初下降5.2米。自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后,北京地面正以每年10毫米~20毫米的速度下沉。专家告诫说,北京地区持续沉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北京水资源严重紧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足300立方米,是中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8,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25,其缺水程度和处于沙漠地区的以色列相似。目前,北京45.9%的地下水已被污染,其中10%为严重污染。
  对于中国来说,水的忧患又何止是北京!
  1998年早春二月,长江便不再安澜了,江西九江崩岸3次,湖南崩岸更达9次之多。然后是几十万人、上百万人日夜守护堤岸,每年不知丢下多少草袋子、石头块,治表难治本。看长江上游金沙江两岸树木已经砍光,通天河畔沙丘堆积,看看长江中下游那些围垦的,挖沙的,便知道长江受到的伤害是何等深重!
  黄河则是另一番教人心碎的景象:断流,连续10年甚一年的断流之后,到1997年断流时间已达226天,一年中的2/3时间,黄河下游是无水的、干涸的。黄河水呢?黄河上游的青海河段地区乔木林覆盖率仅为少得几乎没有的0.35%。森林被砍伐到这种程度,过度放牧与采金又使草地退化,黄河已经无遮无掩无所保护了。黄河从源头开始流量便日渐减少。统计资料表明:“1956年~1989年的34年间,黄河上游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677立方米,而1990年~1996年的7年间平均流量下降为每秒527立方米,减少22.7%。更为令人瞩目的是,1997年第一季度以来水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致使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蓄水量比1995年同期少24.9亿立方米,比严重枯水的1996年同期还少14.3亿立方米,是建库以来蓄水量最少的一年。”(《中国环境报》1998年2月26日)
  塔里木河是中国境内最长的内陆河。天山、昆仑山的雪水汩汩流下,它从河源到河尾全长2200公里,由阿克苏河、和田河、叶尔羌河三条支流汇合而成。直到20世纪初叶,塔里木河依然晶莹清澈,水量充盈,因而才有长达400公里以胡杨林为主的绿色长廊,使南疆绿洲生机盎然,阻隔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扩展。几十年的乱砍滥伐、掘口引水,塔里木河的胡杨林大面积死亡。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的14亿立方米减至现在的3亿立方米,末端近300公里长的河道与台特玛湖相继干涸。塔里木河的衰落,意味着新疆全区6万平方公里绿洲的一半岌岌可危了!
  北京各报1998年4月8日消息:西北沙暴骤起,北京泥雨纷纷,黄沙笼罩长江以北,浮尘鸣响环境警钟。
  4月16日清晨,甘肃兰州上空,浮尘遮日,天空呈灰黄色。从15日中午到夜间,河西走廊各地出现了大风沙尘过程,酒泉、民勤、金昌有八九级大风并伴有沙暴,民勤县能见度为300米。
  4月15日中午,宁夏银川大风骤起,开始有风无沙,刮到下午四时,风中挟沙,到傍晚天空弥漫着红褐色的沙尘,能见度不到5米,城市肃寂,人心恐慌。
  山东济南,4月16日清晨,泉城居民发现这个城市已经被黄色的沙尘罩住了,黄色颗粒悬浮物浓度普遍高于每立方米1毫克,是国家规定一级标准的9倍。至此,济南民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一次被沉重地打击。在这之前,1997年冬天的11月8日,济南大雾至10日,一切尽在朦胧中,后来浓雾又变成酸雾,雾后是小雪,雪也是酸的,是为酸雪。11月21日至25日,大雾再次降临,百姓叫苦不迭,有恐惧感,持续时间更长,污染程度更甚,一氧化硫、氮氧化物超标数倍。雾气不断浓重,继而下起中雨,是酸雨。
  江苏fun88网址,徐州,4月16日上午天色苍黄,整个市区都像是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
  这些一直卷到了徐州的浮尘所为何来?来自何方?
  气象部??